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花蓮木瓜溪水墨石欣賞





花蓮木瓜溪風景石由白色大理石及黑色片岩組成,花蓮人泛稱為風景石,因黑白曲折之石景近似水墨,名水墨石應更恰當。
本件底部由石墨岩鋪陳黑底,並巧妙由數條大理石白紋縱入,如同自山林而下的急湍溪流,石影上方山巒間的大理石紋路平緩,含些許鐵質之黃暈,彷彿日出時,暸望群山雲海之廣闊,深黑的石墨岩,受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板塊相互碰撞之造山運動擠壓,形塑之紋路,不就似國畫描繪山間林木的皴筆技法,至此我心中浮現王維所書「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之意境。
本件規格長36公分,高32公分,厚11公分,實木底座,收藏近40年,屬早期花蓮風景石,在嚴禁採石政策下,屬越來越稀罕之物件。
本石之地質來源為台灣的2次造山運動,第一次造山運動-是距今七、八千萬年前的「南澳造山運動」,主要是由海底沈積物及珊瑚礁堆積物隆起形成台灣島。這時的珊瑚礁形成了日後太魯閣峽谷的大理岩,造山運動擠壓的力量產生高溫高壓,把深海沉積物變質成「黑色片岩」,其黑色來自於石墨,原岩沉積物質可能是較富於炭質的砂岩、頁岩和粉砂岩,平均炭質含量多在百分之二以下。
第二次的造山運動-距今約四百萬年前的「蓬萊造山運動」,是由於菲律賓海板塊推擠歐亞大陸板塊而隆起,又再度形成台灣島,黑色片岩被擠出海面,成為中央山脈的一部分,由於第二次造山運動的作用,使花蓮的石頭紋路皺折,呈現山水景色,故稱風景石。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浴室水龍頭切換拉桿維修

【麵】的倉頡碼

投資現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