芶芡原理

說到芶芡,用到最多的當屬太白粉。太白粉可分為兩個種類:台灣太白粉、日本太白粉,差別如下:
種類
台灣太白粉
日本太白粉
色澤
較暗
較白
黏性
還水
不易
價格
太白粉加水遇熱會凝結成透明的黏稠狀,在中式烹調(尤其是台菜)經常將太白粉加冷水調勻後加入煮好的菜餚中做芶芡,使湯汁看起來濃稠,同時使食物外表看起來有光澤。太白粉不能直接加熱水調勻或放入熱食中,它會立即凝結成塊而無法煮散。加了太白粉水煮後的食物放涼之後再次加熱,芶芡溶液會變得較稀,此現象稱為『還水』。
除太白粉可芶芡外,其他還有一些的粉亦可用於芶芡如地瓜粉(蕃薯粉)、玉米粉。地瓜粉呈顆粒狀,有粗粒和細粒兩種,通常家中購買以粗粒地瓜粉為佳。地瓜粉與太白粉一樣,溶於水中後加熱會呈現黏稠狀,而地瓜粉的黏度較太白粉更高,因此,在中菜芶芡時較少使用地瓜粉,因為黏度較難控制。地瓜粉較常使用於油炸,但由於黏性強,量多的羹類亦用它來芶芡,可以以較少的份量達到較大的效果。其中尤以台灣料理的肉羹、麵線羹、魷魚羹等最適合,不但省料,效果尤其好。玉米粉的功能和太白粉一樣,可以炸也可以芶芡,價格卻稍貴。最大的特色是用它做芶芡濃湯時不會發生像太白粉隔餐產生沉澱分解的還水情形。一般在西點製作上多利用玉米粉來使材料達到黏稠的特性而不使用太白粉。
芶芡物質原料雖都是澱粉,但澱粉的來源不同,性質還是不一樣,其芶芡效果亦不盡相同,例如透明度,加水、加熱而糊化的溫度,以及流動性都不同。

澱粉要當增稠劑,則必須在水中適當的加熱,當澱粉在水中加熱時,會產生糊化現象。糊化主要為澱粉顆粒吸收水而膨脹所造成。要形成良好的糊化,應使澱粉先均勻的散佈在水中,可先將澱粉先與水混合或溶於水中,使之充分溶解後,再加熱使之糊化。當澱粉吸水膨脹時,其密度會降低,顆粒將會增大,而其內部摩擦力亦會隨之增加,黏性便增加。糊化過程中,溶液的透明度會改變,藉由透明度的變化來判斷糊化是否完全,但仍要視澱粉的種類。影響澱粉糊化的因素有:澱粉的種類與濃度、加熱的溫度與情況、添加物的影響等。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浴室水龍頭切換拉桿維修

【麵】的倉頡碼

投資現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