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肩胛肌
一、解剖學
1.動作功能:

(1) 單側肌肉收縮:頭部旋轉至同側
(2) 兩側肌肉同時收縮:限制頭部向前做彎曲動作
(3) 上提肩胛骨並使之轉向內上方,以維持肩膀的姿勢
2.肌肉起點:(右圖)
頸椎第一至第四節的橫突後結節
3.肌肉終點:(右圖)
肩胛骨內上角
4.神經支配:
第三第四節頸神經(C3、C4)及背肩胛神經(C5)
二、轉移痛
由頸部彎角處向下延伸到肩胛骨內上緣及肩膀後側,如下圖黑點描繪的區域
為轉移痛可能發生的範圍,而白色畫叉處表示激痛點。
三、受傷機轉
1.姿勢因素:頸部長期轉向同一側,如注視擺在一側的螢幕、與旁邊的人
交談、或將話筒夾在耳朵與肩膀之間。另外,座椅扶手太高
或拐杖高度太高會使提肩胛肌過度縮短。
2.運動過度:如打網球或游泳。
四、治療
1.激痛點治療:噴療、牽拉放鬆術、激痛點注射。
2.物理治療:熱敷、超音波、電療…等。
3.熱敷:按摩前後,用熱毛巾熱敷臉部 10 分鐘,以增加血液循環。對溫度
辨別有障礙者要注意以防燙傷。健 康 活 水
五、居家運動
1.牽拉提肩胛肌:(右圖)
若要牽拉右側肌肉時,右手握住椅子下緣以穩定肩關節,
用左手將頭部往左前方拉到出現緊繃感,維持 10 秒後放
鬆,重複 10~20 次,左側肌肉則反之。
2.強化提肩胛肌
(1) 頸部轉動:
坐在椅子上,彎曲患側手臂,手心放在臉頰側邊。頭
往手掌方向轉動,且手掌出力抵抗頭部轉動的力量,
維持 10 秒後放鬆,重複 10~20 次。(圖A)
(2) 側邊轉動:
採側躺且患側在上的姿勢(圖B)。吸氣時,轉動頭部並抬離枕頭,
維持 10 秒。之後呼氣,慢慢將頭部放鬆回到枕頭,重複 10~20 次。
(圖A) (圖B)
六、注意事項
1.仰睡及側睡時,頸部頇有足夠的枕頭支撐
2.側睡時,避免將枕頭壓在肩膀下
3.座椅頇有足夠的頭部及腰部支撐,避免頭部有過度前傾的情形
4.與他人對談時,座椅頇調整在對談者的前方
5.近視者,需配戴眼鏡調整焦距,避免頭部有過度前傾的情形
6.接電話時,避免將話筒夾在耳朵與肩膀之間
7.座椅扶手頇調至適當高度
1.動作功能:

(1) 單側肌肉收縮:頭部旋轉至同側
(2) 兩側肌肉同時收縮:限制頭部向前做彎曲動作
(3) 上提肩胛骨並使之轉向內上方,以維持肩膀的姿勢
2.肌肉起點:(右圖)
頸椎第一至第四節的橫突後結節
3.肌肉終點:(右圖)
肩胛骨內上角
4.神經支配:
第三第四節頸神經(C3、C4)及背肩胛神經(C5)
二、轉移痛
由頸部彎角處向下延伸到肩胛骨內上緣及肩膀後側,如下圖黑點描繪的區域
為轉移痛可能發生的範圍,而白色畫叉處表示激痛點。
三、受傷機轉
1.姿勢因素:頸部長期轉向同一側,如注視擺在一側的螢幕、與旁邊的人
交談、或將話筒夾在耳朵與肩膀之間。另外,座椅扶手太高
或拐杖高度太高會使提肩胛肌過度縮短。
2.運動過度:如打網球或游泳。
四、治療
1.激痛點治療:噴療、牽拉放鬆術、激痛點注射。
2.物理治療:熱敷、超音波、電療…等。
3.熱敷:按摩前後,用熱毛巾熱敷臉部 10 分鐘,以增加血液循環。對溫度
辨別有障礙者要注意以防燙傷。健 康 活 水
五、居家運動
1.牽拉提肩胛肌:(右圖)
若要牽拉右側肌肉時,右手握住椅子下緣以穩定肩關節,
用左手將頭部往左前方拉到出現緊繃感,維持 10 秒後放
鬆,重複 10~20 次,左側肌肉則反之。
2.強化提肩胛肌
(1) 頸部轉動:
坐在椅子上,彎曲患側手臂,手心放在臉頰側邊。頭
往手掌方向轉動,且手掌出力抵抗頭部轉動的力量,
維持 10 秒後放鬆,重複 10~20 次。(圖A)
(2) 側邊轉動:
採側躺且患側在上的姿勢(圖B)。吸氣時,轉動頭部並抬離枕頭,
維持 10 秒。之後呼氣,慢慢將頭部放鬆回到枕頭,重複 10~20 次。
(圖A) (圖B)
六、注意事項
1.仰睡及側睡時,頸部頇有足夠的枕頭支撐
2.側睡時,避免將枕頭壓在肩膀下
3.座椅頇有足夠的頭部及腰部支撐,避免頭部有過度前傾的情形
4.與他人對談時,座椅頇調整在對談者的前方
5.近視者,需配戴眼鏡調整焦距,避免頭部有過度前傾的情形
6.接電話時,避免將話筒夾在耳朵與肩膀之間
7.座椅扶手頇調至適當高度
留言